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办“2022年度学术活动周”

发布时间:2022/7/18 09:34:21  

   7月4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2022年度学术活动周”在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在短短五天时间里,纪念馆工作人员围绕纪念馆的国际传播、犹太历史和文化等多个主题展开讨论,共交流了22篇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像

 ▲虹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

   虹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国家总体外交。要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最真实、动人的语言讲述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打造符合国家利益需求的新国际规则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像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杨洁勉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杨洁勉在学术活动周开班仪式上勉励年轻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和研究规划。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确定研究专题和课题时,要以国家利益为核心,联系外界、单位和个人的情况,确立目标和思路框架,加强团队建设,在学习和研究中成长成才。

图像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

   此次研讨会上,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多位工作人员,围绕国际传播、博物馆管理与宣教、新媒体应用、巴以冲突、来沪犹太难民所受援助等议题,向与会者进行分享。陈俭馆长做了题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博物馆展览实践探索》的报告,他认为犹太难民避难上海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历史故事,承载着两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寄托着两个民族共同的信念和情感,对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价值标杆和启示意义,是一个需要让世界听到的中国故事。纪念馆的国际传播,既有与其他传播媒介共有的难点,也有其特有的难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在向海内外观众呈现展陈时,既面临着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的差异,也有来自不同叙事方式、语言表达精准性、展览可知性与可达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而多方面激发展览的能动性才是应对之策。同时,纪念馆也要借鉴国际经验,优化运作机制,通过建立博物馆基金会等方式,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增强其灵活性。政府也要在国际传播方面,给予纪念馆更多精准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渠道等。

图像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周婧景副教授

图像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汪舒明

   在专家点评环节,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周婧景副教授针对每位汇报人的学术报告给出了具体改进意见。她认为,博物馆的学习应该是充满探索和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打破舒适圈的人才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来自上海社科院的汪舒明副研究员表示,纪念馆的学术研究要结合大屠杀历史、中东研究、博物馆研究等诸多领域开展。

图像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卢超副教授

   来自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卢超副教授为大家普及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他对学术论文的类型、组成部分进行了概述,并针对论文撰写方面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别做了详细讲解,为大家上了一堂高质量的指导课。

图像

▲国际博协前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

   在学术活动周的第四天,国际博协前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他首先用数据说明了博物馆是一项朝阳产业,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博物馆、纪念馆是近十年内建立的,而中国是世界上博物馆相关数量指标增长最快的国家。紧接着,他结合个人经历,追溯了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博物馆国际化历程。针对纪念馆在国家外交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他以多个特色展览为例,阐述了展览作为“民间大使”在国际交流中应发挥的作用。最后,他对博物馆的界定、类型和功能,以及在诠释和传播历史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国际上其它大屠杀纪念馆相比,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展览主题与内容别出心裁,引发了安教授对和平理念、和平目标,以及和平教育的思考,他的报告让每一位与会者受益匪浅。

图像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助理夏永芳

   在学术活动周的最后一天,81岁高龄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助理夏永芳来到纪念馆,为大家讲述她充满激情的外事人生和犹太情缘。

   自1964年参加外事工作到2022年,夏永芳老师是一位工作了58年的老外事,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犹关系的发展和中以建交,对犹太难民寻根上海的故事如数家珍。1994年,夏永芳老师深度参与上海市外办、友协、虹口区政府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举办的60多位原犹太难民及其后裔到沪重访活动。

   作为中美建交的亲历者,夏永芳女士参与接待了大批美方工作人员和随行记者。为了应对外事接待工作对英语的高要求,中文系毕业的夏老师选择回到学校深造,不论严寒酷暑都在背单词学英语,同学都送给她“外语疯子”的外号。夏永芳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纪念馆工作人员要学好外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融通中外,做好国际传播工作。

   短短五天的时间让纪念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专家授课令人印象深刻,撰写学术报告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