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交流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周明伟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9/12/12 13:15:17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这篇公共外交的大文章
(2019-10-23)
尊敬的各位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各位嘉宾,女生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
我今天是怀着很特殊的心情来参加今天的活动的。这到不仅因为差不多在二十年前,我就有机会参与了构建这个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构想、推动这个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在到会之前,已经耳闻了纪念馆的成功和各方的高度评价。但是昨天晚上在听了吴强部长和陈俭馆长的介绍,特别是看了纪念馆之后,还是受到很大的冲击的。
这个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每个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还是憾人心扉的恢弘力作,都体现了几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人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
纪念馆的同志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执着、严谨、充满热情的专业精神,搜集史料,访谈生者、征收款物,挽救逐渐消失的记忆,使失散或正在消亡的的历史又生动、真实、深刻地回到了这里。
所展出的展品中,有的是艺术的创作,有的是真实的还原,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积蓄了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汇集了许许多多但来自不同族群、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且素不相识,但颂扬和平、讴歌善良,控诉战争、鞭挞罪恶的共同心声。
谨向每一位为纪念馆的建设作出贡献的同事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这是对人类文明负责任的态度,也是这个纪念馆非同一般的意义。
特别是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展示并表述好这样一个中国好故事,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这咨询委员会成立之际,谨谈几点看法。
一、在不同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如何启发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
从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经历表明,虽然宗教文化历史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利益诉求与当时的上海如此不同,但当时的上海民众所展示出的大爱和友善。上海民众对和平与战争的态度,对公正与偏见的态度,都是难能可贵的。尽管上海那个时候也很贫穷、很困难,但上海没有歧见,没有排犹主义的敌视和迫害。普通老百姓的人性的温暖、怜悯、善良、包容和仁爱,使得这个犹太人难民群体在一个陌生的、不熟悉的语言和素不相识人群的城市里生活。在那里是安全和基本自由的。
充分启发并发挥好人的本性中的善和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也是根本性的条件。
这个世界需要包容、善良,需要和平、正义,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因为我们在一个地球村、一个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两利、合则双赢,斗则双损、斗则两伤。
二、推动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和族群之间,相互了解、理解,相互学习互鉴、相互尊重包容、相互欣赏合作的最有效途径。
在政治沟通、经济合作等重大议题面前,文化交流看似退居次要的位置,其实不然。文化就如催化剂,原本许多对话尚未找到切入点,恰有一滴文化的介入,就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对于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并不是反对和排斥的,而是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的。
在学习和借鉴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外界的影响也在日益凸显
这种交流,不是以利益往来为前提,而是以民心相通为目的。
其作用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
如何以润物无声、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我们软实力建设要做好的大文章。
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厚积薄发。
国家之间相处,会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利益需求或地缘关联而产生差异、矛盾、摩擦、甚至对立。但只要各方要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平等相待,管控分歧,以正确义利观统领,义利相兼,义重于利,是能够实现和平、合作、友好的相互关系的。
这个世界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越来越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使得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之度外、独善其身。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宽容自信,应该是中国由大到强、构建新型对外关系的理性选择。
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公共外交的大文章。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课堂,是一座丰碑、是一个中外交往的数据库,是一个应该不断延续的史诗般的中国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馆是虹口的,也是上海的,更是中国的。
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好纪念馆独特的作用,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中,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是我们建立这个咨询委员会的初衷,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期待每一位委员和各位专家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