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交流

当年乘船来到上海避难的欧洲犹太人,为什么不是在汇山码头下船?

发布时间:2021/4/8 12:11:44 作者:周明 

  图像

图1:今天的汇山码头

 

  1933年,纳粹在德国选举中获胜,上台执政后就开始推行排犹政策,1935年出台了《纽伦堡法案》,1938年又发生了针对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甚至进行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因此,先是在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后来西欧国家的犹太人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纷纷逃离欧洲。

  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想得罪纳粹德国,都拒绝接受犹太人入境。当时犹太复国运动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定居点,但英国出于拉拢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对抗德、意轴心国的需要,发布了禁止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法令。就连犹太人最多的美国,居然也颁布多项限制犹太人入境的法令,只有少数有钱的犹太人才能拿到美国签证。

  在1930年代末,放眼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不需要签证就可以让犹太人自由进入,那就是——中国上海,更确切说应该是上海的公共租界,因为租界虽然号称“国中之国”,但终究不是国家,所以也就没有国家签发签证的权力,这样上海就成了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不需要签证也不需要护照就可以进入的地方,只要你有到上海的船票。不过,要购买离开欧洲的船票还是必须要有签证。这也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犹太人签发了数千张签证,是帮助他们逃离虎口的原因。

  从1938年8月15日,第一批来自奥地利的犹太难民乘坐意大利邮轮来到上海,到1939年6月,来到上海的犹太人就已经达到了8200人。最后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爆发前,据不完全统计,来到上海的欧洲犹太人就高达2.5万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乘坐轮船走海路来上海。

图像

图2:绝大部分犹太难民都是乘船来到上海

 

  而他们到达上海的码头,有的说是位于黄浦江南京路到延安东路的外滩码头,有的说是虹口汇山码头,而众多历史照片显示都是外滩码头,为什么不是汇山码头?

  汇山码头的名字,源自租界命名的英语名字“wayside wharf”,英语直译的意思就是“路边码头”。所以实际上“汇山”就是英语“wayside”的音译。

  汇山码头位于提篮桥地区,东起秦皇岛路,西到公平路,北至东大名路与杨树浦路,最早是英商麦边洋行的产业,只有两座设施非常简陋的浮动码头,码头岸线长约825米,为同时兼备客运和货运的码头。1903年麦边洋行将这个码头出售给日商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1907年,日本邮船会社、大阪商船会社、日商大东汽船会社和湖南汽船会社四家日商航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专营中国航运业务的新航运公司——日清轮船株式会社,汇山码头也随之转为了日清公司的资产,1913年至1917年,日清公司将原来简陋的汇山码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码头,钢筋混凝土码头全长262.128米(860英尺),前沿水深7米,设有铁制浮栈桥3个,可同时停靠2艘3000吨级轮船或1艘万吨级轮船,以及日清公司长江航线的船只,成为日商在上海港设施最好的码头,主要靠泊上海至长崎的班轮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商船,以装卸杂货、煤炭为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