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跨越大陆的一次美好许愿——二战犹太难民后裔迈克尔在上海迎来82岁生日

发布时间:2019/4/4 08:22:45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左一)、纪念馆工作人员杨艨(右一)为远道而来的英国老人迈克尔·黑普纳(中)欢庆82岁生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供图)

  “如果一定要让我许愿,我希望能很快再次回到上海。”到上海寻找二战期间祖辈及亲属足迹的英国老人迈克尔·黑普纳,近日在上海庆祝了自己的82岁生日,并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捐赠了近20件见证二战历史的老物件。

  二战期间,上海曾拯救数万名从欧洲到中国避难的犹太难民,战后他们或回到欧洲,或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定居。

  迈克尔是出生在英国的二战犹太难民幸存者后代,祖父和姑妈均死于纳粹的大屠杀,父母逃到英国躲过劫难。祖母希尔达·黑普纳带着迈克尔的叔叔欧内斯特·黑普纳,当时尽管没有拿到前往东方的“生命签证”,但在最后时刻获得了递补的船票名额,最终抵达上海。

  他俩在上海辗转多个住所,1941年至1945年间在位于虹口的犹太难民聚居区居住下来,欧内斯特还在上海娶了同样前来避难的伊利为妻。二战胜利后,黑普纳家族到美国、英国等地定居,繁衍生息至今。

     

  迈克尔·黑普纳(中)、迈克尔女儿加比(右)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捐赠一批二战期间家族重要信笺及日用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供图)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迈克尔对这段家族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叔叔欧内斯特撰写的关于二战的个人回忆录中。不过迈克尔对寻找祖辈及亲属足迹的想法一直很强烈。上世纪90年代,迈克尔借他所供职的公司到中国发展业务的机会,多次到访上海,每次来都要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探访线索,但在当时即使有线索也还很难“一一对应”。

  2004年,叔叔欧内斯特的去世,让迈克尔寻访家属二战足迹的想法更加强烈,他多次嘱咐女儿加比不要放弃。2018年夏季,加比来上海为父亲“探路”,找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寻求帮助。随后,年逾八旬的迈克尔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两度重返上海。当得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扩建,老人许下心愿,要全力支持。

  今年3月来沪,是这位“传奇老人”第8次来到中国,也是第5次到访上海。在女儿加比陪同和纪念馆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排查、帮助下,迈克尔重返祖母和叔叔蛰居上海时,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住址——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24弄13号(原华德路),并了解了当年卧室和厨房的基本结构,家族往事历历在目。

  迈克尔感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多年后,这里依然能够看到当年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朝夕相处、互帮互助的痕迹。”

  “我们能够做的是尽量去还原这段历史。我希望为后人留下这段具有反省意义的历史,我想全力帮助中国上海,丰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展览陈列。”迈克尔对新华社记者说。

     

  迈克尔还向记者展示了欧内斯特的个人回忆录《上海避难》,尽管这部回忆录尚未在中国出版,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黑普纳家族与上海千丝万缕的缘分。

  迈克尔说,他理想中的纪念馆扩建工程可以把书面词句化为空间展示,不仅讲述一个个故事,更向后人展示二战期间犹太难民与中国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迈克尔·黑普纳向记者展示叔叔欧内斯特创作的《上海避难》一书。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摄

  老人的热情令纪念馆工作人员为之动容。工作人员杨艨说,迈克尔整理了厚厚的资料和详细的目录,装在资料夹中分享给大家参考,他还细致到为纪念馆的解说词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

  按照政府部门的计划,这座纪念馆于今年启动扩建,预计将从原有的数百平方米扩建至4000平方米,工程预计于2020年完成,届时将有更多从世界各地二战亲历者及其后代处征集的实物、文件等公开展出。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说,纪念馆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全球参观者和“寻根者”。中国民众在二战时的义举令到访者难以忘怀。

  临别上海,也恰逢迈克尔82岁生日。他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捐赠了近20件与二战往事相关的家族老物件,其中包括二战期间家族成员间的重要信笺、居家日常用品等。

  “从满足迈克尔这样的热心人士的愿望出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扩建也具有特别意义,纪念馆敞开怀抱,欢迎更多的外国友人参与到保存和共同‘重建’这段记忆的工程中。”为迈克尔庆祝生日的陈俭说。

 

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记者许晓青)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