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这位犹太艺术家曾在上海收获爱情,今天他的作品回归上海

发布时间:2017/12/26 11:52:13  

  图像

  今天,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开馆十周年之际,犹太艺术家大卫·布鲁赫之子迪恩·布鲁赫医生携家人从美国纽约来到上海,亲自将父亲遗留的一批珍贵作品赠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做永久收藏陈列。32件赠品,包括21件纸质作品,3件大卫·布鲁赫生前的作画工具,8件木质作品,展示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民俗风情。

 

  此次大卫·布鲁赫作品的回归,经历近3年时间,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奥斯卡提名导演王水泊先生共同努力,经与布鲁赫的家人多次沟通,促成了这次赠予。犹太艺术家大卫·布鲁赫留下了数百幅画作,此次,布鲁赫家人赠予的仅是他的部分作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与布鲁赫一家共同逐步完善“大卫·布鲁赫作品收藏展”。

图像

大卫·布鲁赫的姓氏用上海话念就是“白绿黑”,他将这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名。这是“白绿黑上海画廊个人水彩画及木刻展览”海报

 

  两年前,迪恩·布鲁赫医生一家曾来中国上海及海宁寻亲,并参加纪录片的拍摄,美国人到中国寻亲引起了媒体报道,他们全家的照片还登上了《新民晚报》头版。奥斯卡提名导演王水泊先生耗时3年时间在慕尼黑、纽伦堡、纽约和上海等地,通过布鲁赫儿女和亲友们的回忆,以及布鲁赫生前的自述,拍摄制作而成的纪录电影《谁是大卫·布鲁赫》)顺利完成,该片今晚也将做首次观影分享。

 

  大卫·布鲁赫1910年出生在巴伐利亚的一个叫Floss的小镇,自幼失去父母,3岁时又因生病失去了听力,青年时期考入了慕尼黑实用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和版画艺术。1938年11月9日希特勒的纳粹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水晶之夜”,布鲁赫和成千上万的犹太男人一起被关进了达豪集中营,被释放后他只身乘船逃亡到了日本占领的上海,布鲁赫与两万多来自德国、奥地利的犹太难民在这里受到了中国人温暖而友善的照顾。在这个陌生的东方城市,布鲁赫生活了9年时间,期间创作了300多幅木刻版画作品,他并没有着迷于上海十里洋场的歌舞升平,而是用画笔和刻刀记录了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民俗风情与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

图像

布鲁赫最为著名的《黄包车》系列,这是一幅《1946年圣诞快乐与新年快乐》的版画中,一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却精神饱满的青年黄包车夫,笑脸盈盈地站在整洁的黄包车前招揽生意

 

  在上海,布鲁赫更收获了爱情。在一次聚会上,他遇到了上海的大家闺秀郑迪秀,两位年轻人展开了一段浪漫勇敢的跨国之恋。1946年他们在上海结婚,几年后移民去了美国。2002年大卫·布鲁赫去世,在他的晚年依旧思念中国,怀念上海。郑迪秀去世后,他曾带着两个儿子前往亡妻祖籍海宁峡石追思故人。

 

  大卫·布鲁赫与郑迪秀的儿子迪恩·布鲁赫医生,以及大卫.布鲁赫逃亡上海之前和德国恋人玛莎生的女儿莉迪亚,近年来整理了父亲遗留的数百幅作品,他们将逐步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完成赠予,让父亲的作品回归到他的第二故乡——上海。

 

  此次赠予的作品中有16幅木刻版画,以人物小品的形式,记录着一个个上海底层百姓艰辛而又不失温暖的生活片段。其中有4幅木刻版画是布鲁赫最为著名的《黄包车》系列,赠予品中一幅《1946年圣诞快乐与新年快乐》的版画中,一位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却精神饱满的青年黄包车夫,笑脸盈盈地站在整洁的黄包车前招揽生意;另一幅则刻画了2位黄包车夫停车休息时,一位中国妇女为自己的丈夫送饭的情景,图中这位妇女自己不吃饭,却默默地注视着拉黄包车的丈夫吃饭,眼神中充满了对丈夫身体的关切,另一位黄包车夫则依靠着黄包车,竖着大拇指,闭着眼睛仿佛在一旁因嫉妒而自说自话地吹嘘。布鲁赫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观察淳朴而真挚地流露在版画作品中。

图像

布鲁赫版画墨滚、刻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赠予的画作中有4幅关于纳粹集中营题材的作品首次公开。虽然,布鲁赫大部分作品展示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善良的坚定信念,但是,从达豪集中营死里逃生又流亡海外的经历,不可能不在布鲁赫心中留下一道永久的伤痛。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对犹太人的心灵伤害,在布鲁赫的绘画中真实地还原出来。其中一幅描绘集中营的画,犹太人穿着竖条纹的囚服,没有姓名,有的只是胸口上的数字编号,远处那高压铁丝网下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和那全服武装的巡逻警卫,企图逃跑的人很可能就淹没在满地尸骸里。另一幅叫做《NIE WIEDER》的作品,在高压铁丝网的背后是无尽的巨大骷髅头,前景中的哨塔发射着探照灯,仿佛时刻追击着逃跑的犹太人......尽管布鲁赫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但从画面中我们直接感受了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历经恐怖迫害,布鲁赫流亡上海期间的作品无处不体现着人文关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