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2022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23 10:10:11  

  2022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线,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好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宣工作阵地的双重职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现就2022年纪念馆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参观接待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一)完成各项接待任务,主题活动持续增量

  受疫情防控闭馆近半年的影响,2022年纪念馆共接待观众26485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4614人次,境外观众834人次,完成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市外办副主任刘光勇、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以及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白俄罗斯总领事安德烈·安德烈耶夫、德国驻沪经济领事孔瑞超等中外来宾的到访接待工作。

  2022全年,共举办文化讲座、亲子研学营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类主题活动88场,参与人数6602人次。

  (二)扩充志愿者队伍,深化与高校合作项目。纪念馆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开展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两所高校为纪念馆募得多语种志愿者共40人。截至目前,纪念馆在册志愿者共计220人,2022年度新增志愿者56人,2022年度总志愿服务时长1894小时。

  二、征集史料保护馆藏持续推进

  (一)不断征集史料,全面展示特殊历史

  持续推进史料征集工作,新征集史料10余件。陈逸飞遗孀宋美英女士向纪念馆捐赠陈逸飞所拍摄的电影艺术片《逃亡上海》DVD;旅奥华侨画家陆志德向纪念馆捐赠三本书籍,书中收录了陆志德多幅作品;从犹太难民后裔ItzikAamidor处征集到与其家庭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历史照片,丰富了纪念馆关于犹太难民私人物品的数量。

  (二)采用最新技术,史料管理提级增能

  完成对包括二战时期犹太难民来沪的护照、船票、居住证等纸质文件资料的脱酸处理;完成馆藏管理系统配置与安装,为全部馆藏史料的数字化与系统挂接作好准备。

  三、展览展示推陈出新拓展合作

  (一)常设展更新调整,内容、设计均有变化

  2022年闭馆期间,对常设展览中音乐生活、报纸刊物、隔离区生活、罗生特等10余处内容和展陈设计进行了扩充和调整,并增加了5件实物藏品。二十大闭幕后,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示在常设展厅的醒目处,彰显立馆主旨和追求。

  (二)临时展加强合作,外宣平台作用凸显

  与匈牙利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举办《透过维谢格拉德集团V4国家摄影师视角下的当今犹太文化》展于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开幕,展出四国摄影师拍摄的40幅人文风景照片,展现出当今犹太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反映犹太文化在各个国家的传承。同日,纪念馆与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合作举行了“WeRemember”灯光投影活动,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与联合国共同筹备《大屠杀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展,展览预计2023年1月27日开幕。

  四、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展示形象

  (一)国际交流合作不断,举办多场线上讲座

  通过举办视频会议、在线讲座的方式,与相关国际犹太组织和友人保持联系并不断扩大影响力。与美国JewishMuseumMilwaukee合作举办在线讲座,向美国犹太社团介绍欧洲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合作举办“流亡上海的犹太人”系列讲座2场,还原犹太难民避难上海的心路历程。

  (二)学术研讨有声有色,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2月6日,举办公益讲座《从中国新年到犹太新年》,由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研究员杨梦讲述犹太节日与传统习俗。7月举办第一届纪念馆学术周活动,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杨洁勉、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卢超、市外办原主任助理夏永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周婧景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主任汪舒明等6位专家教授来馆授课,并形成《纪念馆2022年度学术活动周报告文集》。11月,举办“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影响力”线上研讨会,与美国事件管理教育之父、英国爱丁堡犹太人文化协会主席、皇后玛格丽特大学终身教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乔·杰夫·戈德布拉特(JoeJeffGoldblatt)和爱丁堡艺术节亚洲艺术奖主席王永嘉博士共商纪念馆发展。

  五、开发活动项目彰显教育功能

  (一)开展主题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探索开发“寒假特别活动STEM小课堂”“暑期之末研学旅”“海上方舟主题亲子活动”“爱之方舟戏剧研学”等主题活动,配套设计参观研学单、明信片、贴纸等研学物料包,将研学课堂、手工制作和沉浸式戏剧体验等形式与参观学习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参观学习热情。全年开展相关活动17场,参与人数200余人。

  (二)加强馆校合作,宣讲活动走进校园

  与霍山路小学联合推出的“你好,上海方舟”项目化学习方案,获得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的项目化学习案例设计全国二等奖。先后与西华外籍子女学校、黄浦区比乐中学和耀中国际学校中学部等中外学校合作开展线上及进校宣讲活动,通过进校宣讲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参与人数1100余人。

  六、开展深度广度合作打响文化品牌

  (一)加强媒体宣传,提升受众关注度

  “前上海犹太难民索尼娅获第二届丝路友好使者称号”等活动,获中新社、环球时报、ShanghaiEye等媒体报道。

  (二)扩充文创品类,开辟设计发售路径

  与东方网合作,以馆藏文物——结婚证书为主题,设计了《平凡的幸福》系列数字文创藏品,为博物馆IP的商业化探索开辟新路。联合东华大学设计师团队组成专项工作营参加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犹太建筑系列文创”获最受欢迎奖。与思汗文化公司合作引进特色文创产品“藏书票”,丰富了文创产品种类。纪念品商店目前陈列、发售的商品已达170种。

  七、严格执行防控要求积极投身社区

  一年来,纪念馆严格按照行业主管单位发布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断强化馆内疫情防控措施,提升疫情防控效能,做到馆内全年无异常。此外,工作人员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除参加常规居民区防疫工作外,封控期间共有5名职工支援虹口社区防疫和疾控流调信息工作,并获得社区、街道和区疾控中心的表扬;多名职工下沉居住地社区内参与志愿服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