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用拍电影的方式呈现一个立体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12/11 15:54:06 作者:范彦萍/文 施培琦/图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图像

  送走最后一批中外贵宾,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新馆馆长陈俭、总设计师林勇、艺术顾问何宁终于舒了一口气。

  3年,这3个“臭皮匠”将展览面积扩大至4倍,展陈面积扩大10倍。新馆建设的过程,不亚于拍一部电影大片,用的技术恰恰还是蒙太奇渲染法。

  “这绝对不是一个走马观花的展馆,每一次来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值得来N次。”林勇说。

在弹丸之地的保护建筑里设计“单行道”

  3年前,受陈俭邀请设计新馆时,上海汇展广告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勇实地考察了现场,发现要将两栋上了年岁的保护建筑变身为展馆绝非易事。“这么小的体量,展陈量很大,展览线长达350米,又涉及异域文化,是上海唯一一个展示两个民族友谊的展馆。”

  在林勇看来,要在弹丸之地里做展陈,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充分利用空间。在慢慢摸索中,团队成员设计了一条单行道,让参观者“不走回头路”。工作人员将走廊封闭起来,一进入这个空间,就好比进入了一个时间隧道,视频中,犹太难民后裔娓娓讲述着昔日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故事串联起整个展览,让参观者沉浸在其中。在偌大的小空间里,大家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图像 

  “坦白地说,这两栋建筑不适合做展览馆,一栋是历史保留建筑,一栋是历史保护建筑,空间小得就像72家房客,平均每个空间的面积就20多平米。我们需要把展览内容拆成小主题装进去,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曾设计过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的何宁此次受邀成为新馆的艺术顾问。他补充介绍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工期非常紧张,建筑工程、设计、文物资料搜集等步骤同时进行,有时候会发生衔接不好的情况,不断面临挑战。比如展陈的序厅在一楼,原始图纸数据不精准,比实际长度少了2.5米。

   图像 

这是一个值得去N次的展览

  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第二个难题是翻译工作难度很大,大量照片、视频需要通过博物馆、基金会、大学支持,大量的翻译启用了国外的翻译者。林勇告诉记者,所有的展品和资料讲究史料的严谨性,通过各种方式来佐证。

  “就拿一张船票来说,它代表了当年犹太难民是乘船来上海的。为了了解当年这艘船到底长什么样。我们特意找到了当年的邮轮公司,找到了船的模型,经过考证当年售出了1.7万张船票。再比如,随着史料不断研究,不断更新。他们找到了意大利的四艘邮轮,后来又找到了日本的一艘邮轮。随着史料的发掘和研究,新馆的设计越做越有趣,每次都有新发现。”

   图像 

  “新馆内的展陈包括大主题、大章节、事件、时间背景等,层层深入,非常耐看。”林勇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型的博物馆,值得去参观N次。就拿当年犹太难民如何到虹口为例。经考证当年他们是先坐大船后转小船来到码头,后来再搭载出租车公司的卡车,再抵达位于虹口的难民救济所。这些卡车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卡车。而是雪佛兰第一代标准化生产的卡车,是当时最先进的。”

用拍电影的方式呈现一个立体的故事

  一说起最初的设计思路,何宁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简单的文案,无法让这段历史变得生动立体。我们花大力气研究史料,挖掘出了很多新故事,新馆里的很多内容图片都是新的。而展陈也绝非简单地用现代摩登的方式展示,需要寻找有文化历史内涵的方式进行再创造。”

  最后,团队成员打算将内容、对话、表演、场景、音乐有机联系起来,运用了类似电影中蒙太奇的效果,让十几个历史场景再现,让犹太人自己讲述了160多个故事。

  “我们对过去展览的内容做了新的梳理,这一次,我们重点体现了犹太难民逃往上海历史事件和上海的渊源,拓展了历史文物传承保护、交流、教育方面的功能。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发展也无意中促进了提篮桥风貌保护区整个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宣扬了人类是可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何宁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