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发布时间:2021/4/30 12:04:49  

  我们在此以这样无声的方式将一件件展品隔着玻璃沉默诉说的故事记录下来,但你可以听到两个有相同境遇的民族的共鸣,听到生命的礼赞与挽歌,听到对暴行的控诉和对和平的祈祷,听到真实自有雷霆万钧之响。

  我们并非执意要改变什么,因为苦难留下的疮疤无法复原。我们也并非执意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什么,因为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笔者按)

  2021年4月14日(周三),上海外国语大学希伯来语专业全体师生和2位来自17级泰语的同学,2位来自17级朝鲜语的同学,1位来自中东研究所的同学,以及东方语学院文献管理中心负责人李卫峰老师一同来到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

  图像

  1933—1941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图像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门牌

  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1928年由俄罗斯犹太人摩西修建,二战期间是在沪犹太难民们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会堂内的讲台背对着听众,面朝西方,意为向着圣城耶路撒冷。

    图像 

  摩西会堂 

    图像 

  上海的犹太难民生活场景1:1再现 

  为了给参观者们沉浸式的体验,犹太难民纪念馆还原了许多当时上海的犹太难民的真实生活场景,从食物到居住环境都有1:1的场景再现,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史料文物原件和高科技的展示手段,让这段历史不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冰冷文字,从一份份展品承载的情谊中依旧感受得到至暗之时互帮互助的人性之暖。

  From.Or

  图像 

  上海犹太难民幸存者名单墙 

  如果说踏进摩西会堂时大家尚是满怀新奇,走出会堂见到犹太难民名单墙时,我们的心情当是无比沉重。这些密密麻麻被铸刻在墙上的名字是幸运的,他们在纳粹不断迫害犹太人时辗转万里,死里逃生。但这堵墙诉说的并非是一小部分幸存者的故事,而是这个流散千年,无端承受了太多敌视与迫害的民族长久的悲怆。我在纪念馆听到的不仅是那段血腥残忍但也充满温暖的历史,也是两个同样深陷泥沼,却向往光明的民族在命运上的共鸣。

  From.Sahar

   图像 

  外教Guy在墙上找到自己家人的名字  

  意料之外的是我们的外教Guy居然是当时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后代,当他在墙上找到自己家人的名字的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在我脑海中交错勾连在一起,给我以一种真正地见证了历史一般震撼感。许多犹太难民的后裔都曾来到上海,在这堵墙上寻找自己的先辈的名字,在这块被称为“诺亚方舟”的土地上寻找先辈生活过的气息。作为希伯来语系的学生,我也希望为增进两国之间的沟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From.Osher

  图像

  从右至左依次为犹太难民的婚纱、结婚证书;犹太与上海儿童一起放鞭炮造型的雕塑

  犹太民族深陷苦难却依旧积极乐观的坚韧性格令人叹服。来到上海后,他们入乡随俗,诸如在春节时会点鞭炮,和上海居民一起吃年夜饭,用搪瓷的碗和杯子,在弄堂里生火做饭,甚至举行中式的婚礼等。中式婚纱,手写婚书,以及犹太儿童捂着耳朵又好奇又激动的神情,都是文化交融的细微展现。

  From.Shahak、Shaked

图像

  上海犹太青年会学校的学生成绩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张上海犹太青年会学校的学生成绩单。即使是战争时期,学生们依旧要学习将近二十门科目,包括希伯来语,英语,法语等,这离不开许多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相比之下,我们的学业真的很轻松,身处和平年代实在是很幸福。

  From.Tamir、Shirli

  犹太人在上海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展品背后是滚烫的故事,遗迹记录了曾经的鲜活。上海于犹太难民,是拯救,是新生;他们于当时的上海,是温馨中比邻而居,是危难中相伴共度;他们于我们,是文化的交流与历史的铭记。在充斥着各种文化偏见,种族歧视和政治分歧的世界,希望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可以成为我们同世界沟通的桥梁。当舟山路有了新的居民,霍山公园里游憩的人们来来去去,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不会被忘记。

  From.Maayan

  图像

  “拯救了这些生命,这才是最重要的”

  战时两个不同民族的交融催生出许多动人事迹,使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与思考平日所学。林家三代人守护犹太友人托付的书籍长达70多年,犹太医生劫后余生又加入了八路军一同抗日,犹太画家成名后千方百计寻找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亦是童年时一直照顾自己的保姆,与中国作曲家相识的犹太音乐家等等。

  之前学习犹太史,知道二战时期有约600万犹太人丧命,后来又了解有一小部分逃往了上海,书毕竟是书,纸张上一串串冰冷又巨大的数字撞进眼底,是稍作联想就让人毛骨悚然不敢再深究的事实。在踏进纪念馆之前,书上的或大或小的数字是被永远定格的符号,参观的过程就像是看这些符号化成活生生的人,讲述他们各自的故事,从此再回头看那些记载,感触更深之余,也带上了敬畏之心。与此同时,上海对犹太难民的包容与帮助也让我看到了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气度与华夏民族温和热情的品性。

  From.Adam、Noga、Yam

  犹太难民纪念馆一直是我非常想参观的一个纪念馆。这次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希伯来语专业的师生一同前往。馆内史料之丰富及陈设之用心令我印象十分深刻,老师们和馆内导览员的科普则让我对那段有些遥远的历史的认知更加立体和清晰。参观过程中,我的内心感受是复杂的。战争和压迫的冷血、残酷常常让我心中生发出一股寒意,而中华民族对犹太民族的帮助又时常令我感动。我想,友好、和平的未来,需要世界各民族携手创造。另外,希伯来语专业的同学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学习热情都令我由衷地佩服。

  From.17 朝鲜语 吴弋

  走走停停,感慨颇深,最后一段视频结束的时候,我长久地失落,这像极了那天在萨拉热窝战争博物馆所感受到的,并且也更让我坚信,有些东西是需要被记录下来的,也必定有一群人因为某种信念而笃定自己是要去记录的,那些故事和人,包括听故事的我们,和一直在反省与展望的我们。展馆的墙上有犹太诗人耶胡达的诗,我在去年读过他的诗集,比起失败者和胜利者,他更倾向于写战争中的普通人,生死爱恨与悲伤痛苦,在这个展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这样平凡个体的一生,但却依旧是鲜活并令人动容的。

  From. 17 泰语 祝伊文

  历史的宏大叙事应当被铭记,

  每一个渺小个体的生死爱恨

  也是值得被看见的烟火人间。

  处在苦难的阴霾之下,

  两个民族间互帮互助的

  人性之温暖方显得更加明亮!

  友好、和平的未来,

  需要世界各民族携手创造!

图像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希伯来语班公众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