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交流

柯马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

发布时间:2021/11/17 10:11:20 作者:柯马凯 

  今年六月我接到通知,北京要召开服贸会,其中要举办“新时代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发展机遇”的主题论坛,请我做一个演讲。我欣然同意了。七月底我接到了正式的邀请,但是日期还没有确定。八月份我接到通知:会议时间定在九月三日!这下我犹豫了:九月三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西方学界普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从1939年至1945年,并将1945年5月9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定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为当时日本并未投降,所以将5月9日称为欧洲胜利日更为恰当。若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当中历经了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针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1936年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发动政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1941年12月日军轰炸珍珠港等事件,到1945年日本最终投降,实际上20世纪那场席卷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前后历时长达14年。近年来,在中国国内也逐渐确立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据我所知,首次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两个纪念日联系在一起的是习近平主席。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同志、抗战烈士亲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遗属代表,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了纪念活动。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我的父亲大卫·柯鲁克就是投身反法西斯战争的一员。他和白求恩一样曾参加过西班牙国际纵队,两人都于1938年来到中国。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后,我父亲又响应英共的号召回国参军。我为我父亲而感到骄傲,并有幸作为对中国抗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国际友人的遗属代表参加了2014年、2015年的纪念活动。

图像

2015年,我在天安门前

图像

我和报道过台儿庄战斗的老朋友、记者爱泼斯坦的遗孀黄浣碧合影 

  此后我也不止一次参加了相关活动,与其他国际友人遗属,如马海德的儿子周幼马、米勒大夫的儿子米德华、洪水的儿子陈寒枫、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等,都有联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那场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是分不开的,我认为还是应该有所表示。于是,我起草了国际友人亲属致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并积极联系了我所认识的一些国际友人遗属,将这封信发给他们看,请大家帮助一起修改润色。终于,这封联名信在8月31日定稿,我们委托了对外友协将其转呈习近平总书记。

  就这样,在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十三名已故国际友人的十六名亲属联名致信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愿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指引下,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为增进中外人民友谊、支持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我和大家都非常感动。我们一定要采取实际行动,把我们的愿望付诸实施,做出贡献!

  我身为犹太人后裔,非常自豪十三位已故的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柯鲁克、魏璐诗、陈必第、米勒、郑律成、李莎、傅莱、叶华)当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犹太人:爱泼斯坦、柯鲁克、魏璐诗、米勒、傅莱、叶华! 

  这些犹太人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投身进步事业,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独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些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犹太人也并不是一个特例,除此之外,犹太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许多斗争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说,1936至1938年,为了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弗朗哥反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包括中国人,志愿参加了反法西斯的国际纵队。据统计,他们当中的犹太人比例也非常高。上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接纳了许多犹太难民,许多犹太人也为中国做出了贡献。不同肤色、不同母语的人们,向着同一目标奋斗,这正是国际主义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

附:六位犹太裔国际友人按来华次序简单介绍

1、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

图像

  出生于波兰华沙。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哈尔滨、天津长大。1938年,他加入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爱泼斯坦以外国记者身份报道了台儿庄战役,1944年随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积极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回到中国,之后相继加入中国国籍和中国共产党。爱泼斯坦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解放后国家的建设,著作有《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见证中国:一个中国籍犹太人的诉说》等。2019年9月25日,爱泼斯坦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名单。

 

2、魏璐诗Ruth Weiss(1908-2006)

图像

  出生于奥地利。1933年来到上海,结识了宋庆龄、鲁迅等中外进步人士,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决定长期留在中国,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1936年9月来到成都,积极投身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与斯诺和史沫特莱共同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展情况。魏璐诗曾协助宋庆龄重组保卫中国同盟并担任中央委员会委员,并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协助宋庆龄主办中国福利会并在其工作。1951年魏璐诗在周总理的邀请下重返中国,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籍。她积极参与新中国对外宣传工作,在北京国际新闻局(外文局前身)先后任英语专家和德语专家,还曾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3、柯鲁克David Crook(1910-2000)

图像

  出生于英国伦敦。1935年加入英共,1936年参加西班牙的国际纵队,1938年被第三国际被派往上海,在上海期间拍摄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照片。1942年回国参加皇家空军,派往印度、缅甸战区。战后再伦敦远东学院读研,1947年到达解放区观察土地改革,并且用整年的时间来搜集资料,为他的经典著作《一个中国村庄的革命》奠定了基础。此后开始了在中国漫长的英语教学生涯。柯鲁克任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几十年,教授英语和世界史,直到八十年代末退休。同时,他也通过写作和演讲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新中国,而非在冷战背景下被极度简单化的中国。

 

4、米勒Hans Mueller(1915-1994)

图像

  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1939年5月,米勒来到香港,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会,同中共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9年9月,米勒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他随后来到太行山前线,治疗了无数抗日军民。新中国成立后,米勒于1951年1月加入中国国籍。先后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米勒在乙型肝炎的研究工作中,领导研制出乙型肝炎疫苗。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5、傅莱Richard Frey(1920-2004)

图像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傅莱积极从事反法西斯地下斗争,1939年来到上海,在上海虹口难民传染病隔离医院工作。1941年12月,傅莱辗转来到抗日战争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开始了他中国革命事业的生涯。1942年至1944年,从事教学和传染病的诊疗与防治。1944年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学,成功研制初制青霉素,受到国际媒体报道,成为中国研制使用初制青霉素第一人。之后傅莱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籍,历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傅莱为建立全国医学情报网络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病逝后,其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科研事业。

 

6、叶华Eva Sandberg(1911-2001)

图像

  出生于德国布列斯拉邬市。1934年她前往苏联,和中国革命诗人萧三相遇、相爱、结婚,从此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贯穿。1940年叶华携子来到延安,开展幼儿保健工作,协同马海德医生做延安儿童保育院医疗保健顾问。1949年起在北京定居,1950年担任新华社摄影记者,投入新中国的宣传事业,并于1964年加入中国籍。叶华摄影注重现实生活,用高超的抓拍技术拍下无数活生生的画面,反映了新中国的精神面貌。叶华在国内外出版了反映新中国的多部摄影画册,举办了“中国——梦想变成现实”摄影展,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和高度好评。她将毕生的精力献給了宣传中国和促进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

上一篇